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答: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发现的,除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隐患或造成负性后果的事件。
2.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有哪些?
答:1.自愿性;2.保密性;3.非处罚性;4.公开性。
3.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哪几级?分级标准是什么?
答: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Ⅰ-Ⅳ四个等级。具体分级如下:
1.Ⅰ级事件指发生错误,造成患者死亡;
2.Ⅱ级事件指发生错误,且造成患者伤害;
3.Ⅲ级事件指发生错误,但未造成患者伤害;
4.Ⅳ级事件指错误未发生(错误隐患)。
4.不良事件按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轻重程度分哪几个等级?
答:分为A-I九个等级。具体分级如下:
1.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不良事件(不良事件隐患);
2.B级-不良事件发生但未累及患者;
3.C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但没有造成伤害;
4.D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不被伤害,或需通过干预阻止伤害发生;
5.E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进行治疗或干预;
6.F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7.G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
8.H级-不良事件发生并导致患者需要治疗挽救生命;
9.I级-不良事件发生导致患者死亡。
5.不良事件等级与患者损害程度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答:Ⅰ级事件包括患者损害程度I级;Ⅱ级事件包括患者损害程度E、F、G、H级;Ⅲ级事件包括患者损害程度B、C、D级;Ⅳ级事件包括患者损害程度A级。
6.国家要求应当主动署名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哪几类?
答:1.住院患者失踪;2.住院患者自杀;3.产房新生儿被抱错;4.手术患者术式及部位错误;5.住院患者坠床与跌倒。
7.国家要求至2025年末,全院不良事件报告应至少达到每百出院人次年均报告多少例次?
答:2.5例次。
8.哪些人群可以报告不良事件?
答:全院职工应遵循“自主自愿、实事求是、发现即报”的原则,发现任何类型的不良事件均可报告,不局限于职业及岗位。
鼓励当事人主动报告,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也可报告,同时可以积极引导患者等其他人员参与不良事件的报告。
9.不良事件的报告形式有哪些?
答:1.通过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报告,登录“医疗安全管控平台”,根据事件分类选择相应模板并填写。
2.通过紧急电话报告,在不良事件可能或已经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使用,电话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介入处置,并于事后在系统内补报。
10.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要求是什么?
答:Ⅰ、Ⅱ级事件在24小时内完成填报,Ⅲ、Ⅳ级事件72小时内完成填报。
11.不良事件的报告奖励标准是什么?
答:报告不良事件奖励50元/例,阻止重大不良事件发生奖励500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