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患者住院期间,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以诊断为医院感染吗?
答: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既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为医院感染。
3、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易感人群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插管患者)。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表面等。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者。
5、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哪两类?
答:(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手、医疗器械、医院环境、探视陪护人员等。通过采取严格器械消毒、隔离感染患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干燥等措施,大部分的外源性感染可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内源性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菌库(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又称自体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临床诊疗措施有关,不易预防。
6、外科手术切口如何分类?
答: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4)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7、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哪几类?如何诊断?
答: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8、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流程?
答:(1)检验科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需进行登记,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临床科室使用多重耐药菌专用记录本登记,立即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进行处理。
(2)检验科微生物室同时报告院感办,院感办接到检验科报告后,使用专用监测登记表,负责监督、指导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