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是第九个“全民关注痛风日”暨“世界高尿酸血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数字改变痛风”。为提高公众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管理理念,在病院常务副院长李小凤主任的策划下,内分泌风湿免疫病院联合多学科团队,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为核心,以构建覆盖全人群的痛风防治知识网络为目的,于4月17日至18日举办了系列科普义诊活动,
多学科义诊——一站式解决诊疗难题
4月18日上午9点,风湿免疫科李晓燕主任,内分泌科王养维主任医师、庞雅玲副主任、张艳总护士长、杨丹护士长、王杨副护士长及营养科等医护团队齐聚主院区义诊现场开展活动,西咸院区内分泌科董春萍副主任、鲁文菊副护士长及风湿免疫科辛文清医生等专家同步启动活动。活动现场,专家们针对痛风患者常伴发的代谢综合征、关节损伤、肾脏损害等问题,提供“一对一”综合诊疗方案,并耐心解答了群众的“尿酸高要不要吃药”“痛风发作如何快速止痛”“饮食控制有哪些误区”等热点问题。护理志愿者为300余名群众免费检测血尿酸、血糖、血压,结合检测结果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同时发放科普手册100余份。




科普宣教——趣味互动传递防治知识
“痛风患者能吃豆腐吗?”“无症状高尿酸需要治疗吗?”在内分泌科一病区大厅,一场以“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全程管理”为主题的科普宣教会正在进行。慢病管理师赵茹从《解码痛风:从饮食到用药的全程管理》为题展开讲解,结合临床案例讲解防治策略,展示“红黄绿灯食物分类法”,现场穿插有奖问答环节,气氛热烈。
在风湿免疫科举办的患教会上,辛文清主治医师以《可以消失的痛——浅谈痛风》为题,生动讲解了疾病防治要点;常怡雯护士则从实践角度出发,详细讲解了《痛风患者的饮食控制与生活方式调整》,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管理方案。李晓燕主任还开展《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慢性病管理》专题讲座,从发病机制到长期随访策略,系统阐述了痛风规范化诊疗路径,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专业的临床实践指导。
“很多人认为痛风发作时才需要治疗,不痛了就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专家特别强调,“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持续尿酸升高也会损伤肾脏、血管和关节,必须遵循长期达标治疗原则。”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针对“运动能否降尿酸”“保健品是否有效”等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帮助听众建立正确的防治观念。

线上科普矩阵——打造“指尖上的健康课堂”
为扩大科普覆盖面,活动特别构建线上科普矩阵。内分泌风湿免疫病院同步推出高尿酸血症/痛风科普文章及相关微视频,通过医院官方公众号和“陕医内分泌糖尿病”“风湿免疫圈”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科普信息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由医护人员讲解急性发作期的应急处理等,让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权威健康资讯。创新推出的《甄嬛传——“风”起云涌》《当痛风遇上体重管理年》等原创科普视频广受患者欢迎。风湿免疫科李晓燕主任还通过直播平台深入解读《痛风患者自救手册》,在线解答患者关于尿酸控制与疼痛管理的核心问题。直播累计吸引300余人次参与互动,获得良好反响。

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构筑健康防线
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超1.8亿,其中30%会发展为痛风,约67%的患者饱受痛风反复发作之苦,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成为威胁全民健康的重要“隐形杀手”。此次系列活动通过多维度健康干预,切实提升了公众对痛风疾病的认知水平。
内分泌风湿免疫病院常务副院长李小凤表示,作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院将坚持“医-患-社会”三方协同,以“六个多”服务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构建覆盖筛查、诊疗、随访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