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院学科高质量发展“四项特色”建设的深入推进,全院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共同书写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将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医院学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血管外科副主任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负责人 张瑞鹏
“下肢动脉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血管外科副主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负责人张瑞鹏介绍道,“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缺血症状。而介入治疗则能够直接针对病变血管进行修复和再通,迅速恢复血流。两者相结合,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
对于此项技术的发展,张瑞鹏满怀信心地表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这项技术结合了干细胞治疗的再生潜力和介入治疗的精准性,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心内一科 基于Dragonfly系统的三尖瓣钳夹术负责人 潘硕
“Dragonfly系统作为国际领先的经导管三尖瓣修复工具,其独特的瓣膜夹合器械能够精准地捕捉并钳夹三尖瓣前叶和隔叶,从而有效改善三尖瓣反流问题。这一技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为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基于Dragonfly系统的三尖瓣钳夹术负责人潘硕讲道,“从技术能力上讲,开展三尖瓣钳夹术是心脏瓣膜病亚专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将显著提升瓣膜病介入治疗处理能力,积极发展三尖瓣钳夹术能促进亚专业快速发展。”
潘硕表示,三尖瓣反流是心脏瓣膜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较高。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风险大、恢复慢,很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治疗机会。而Dragonfly系统的引入,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他强调,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神经内一科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负责人 李志伟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是近年来神经介入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相较于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经桡动脉入路具有出血量少、止血迅速、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和焦虑情绪,还能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避免股动脉穿刺后可能带来的卧床及股动脉夹层等风险。”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负责人李志伟介绍道。
李志伟表示,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支持和推广。“我们计划80%以上的择期椎动脉下狭窄成形术和50%急诊椎、基底动脉开通术均通过经桡动脉入路进行。在此基础上,引进适合桡动脉直径的大口径导引导管,尝试经桡动脉入路择期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技术成熟后开展经桡动脉入路急诊颅内动脉开通术和经桡动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神经内三科副主任 肉毒素治疗运动痉挛性疾病负责人 唐鹏
“肉毒毒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治疗价值,除应用于治疗痉挛状态如中风后痉挛外,广泛应用于特发性眼睑痉挛、Meige综合征、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局限性肢体肌张力障碍等多种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治疗。”神经内三科副主任、肉毒素治疗运动痉挛性疾病负责人唐鹏讲道,“肉毒素治疗运动痉挛性疾病具有作用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对每位患者都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已成功为多位患者解除病痛,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谈到未来展望时,唐鹏表示:“我们将对标国内一流医院,提升技术能力,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肉毒素治疗运动痉挛性疾病的水平和特色,继续深化对肉毒素治疗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为更多运动痉挛性疾病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
骨科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负责人 靳占奎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技术(VBE技术)作为国际上前沿的脊柱微创治疗手段,具有手术视野广、操作灵活、减压效率高等显著优势。”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负责人靳占奎介绍道,“该技术可以同时在空气介质和水介质下使用,摆脱了传统内镜手术仅能在水介质下使用的局限,特别在内镜下脊柱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靳占奎表示:“我们计划在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脱出症和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开展VBE手术治疗,提高患者微创手术占比、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从而提高我院脊柱微创融合手术的水平,推动我院脊柱微创亚专业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治疗选择。”
麻醉科 超声引导蝶腭神经节阻滞术 张世平
“超声引导蝶腭神经节阻滞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蝶腭神经节周围,以达到调控神经功能的目的。该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颜面疼痛、肌肉痉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鼻炎等功能相关性疾病。”超声引导蝶腭神经节阻滞术负责人张世平介绍道,“通过超声定位引导实时显示神经、血管等结构,即可以精确定位,减少误伤的风险,又避免了传统X线、CT等定位时放射线对医患的损害,操作简便,可通过穿刺通路进行阻滞、射频等多种治疗,避免了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也节约了医疗费用。”
“此技术能得到医院的关注和支持,是对麻醉科疼痛治疗组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一定要以医院学科建设主旨思想为引领,以特色技术为依托,做好慢性疼痛治疗,用实际行动发展推广特色技术,为广大疼痛患者解除病痛。”张世平感慨道。